中央政府|中国福建|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 手机门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宁政文〔2011〕367号 www. 57365.com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开发区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来源: 中国宁德      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5日     浏览量:{{ pvCount }}     【字体:  

宁政文〔2011〕367号

 www. 57365.com关于印发
宁德市“十二五”开发区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宁德市“十二五”开发区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宁德市“十二五”开发区建设专项规划目录
(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
(一)发展现状……………………………………………………………… 1
(二)问题与挑战…………………………………………… ………………2
二、发展机遇与支撑条件…………………………………… ………………4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原则……………………………………………….………………7
(三)主要目标……………………………………………… ………………8
四、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 ………………9
(一)开发区区域整合及产业布局………………………… ………………9
(二)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15
(三)综合投资环境与招商引资机制建设…………………………………18
(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20
五、政策与措施………………………………………………………………21
(一)扶持开发区发展的有关政策…………………………………………21
(二)主要措施………………………………………………………………22 

宁德市“十二五”开发区建设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宁德市国土利用总体规划》、《宁德市港口总体规划》、《宁德市临海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宁德市建设事业规划纲要》、《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宁德市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文件指导下,根据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目标期望和具体要求,及各开发区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条件,研究和编制《宁德市“十二五”开发区建设专项规划(2011—2015年)》,旨在为“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总体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总体思路和基本蓝图,以及相应的实施策略,以利于加强宏观调控和协同部署,共同推进全市开发区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 32 个,其中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8个,分别是三都澳经济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东侨经济开发区、福鼎工业园区、古田工业园区、屏南工业园区、周宁工业园区和寿宁工业园区。2009年7月省政府批准设立海西宁德工业区,暂定为省级开发区。全市规划面积在2平方公里以上的开发区、园区有17个,规划面积达389.4平方公里,分别是: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蕉城三都澳经济开发区、蕉城飞鸾工业集中区、古田工业园区、屏南工业园区、福鼎工业园区、福鼎双岳项目集中区、福鼎文渡项目集中区、龙安工业项目片区、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霞浦福宁工业园区、柘荣县富源工业集中区、东侨经济开发区、宁德台湾工业园、福安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开发区、福安湾坞工贸区。截止2010年6月底,已建成面积33.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23.66亿元。这些开发区、园区成为我市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了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医药化工等产业集聚效应,入园企业进一步增多,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截止2010年6月底,32个园区共入驻企业642家,园区就业人数达81753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43.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1.8亿元。在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顺应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问题与挑战 
    全市开发区历经10余年的建设发展,从纵向看,成就比较显著,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贡献率不断提高。然而,与闽南、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其他开发区横向比较来看,全市开发区发展的差距比较明显,直接表现为开发区对市域经济的贡献度仍然偏低,特别是增长速度相对滞后。
    1.规划实施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当,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 
    由于急于招商落户见成效,再加上基础设施投入跟不上,各开发区、园区不同程度存在引入产业的行业属性、规模、质量、布局与规划的目标产生较大偏离的问题,行业覆盖面过宽,协作关联度很低,整体布局较为松散和无序,功能分区作用相当微弱,既难以形成同类企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更难组织起有效的产业链。产业趋同现象已有苗头,如合成革、不锈钢等项目,不少开发区都有,如不加以引导和管制,有可能引发产业同构,恶性竞争。
    2.发展中“质”与“量”不协调, 发展强势不足
    不少开发区、园区以资源换项目和低水平外延扩张仍居主导地位,以追求数量为主,产业组织相当松散,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比大大落后于闽南和福州地区的平均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上各开发区在单体规模和配套条件上的不足,因而在周边地区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比较优势不足。
    3、综合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全市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距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定位有较大差距,综合投资环境不尽人意是很重要的原因。开发区的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足,产业竞争优势不强。在条块分割的体制下,站在全市的高度进行招商资源的整合和合成运作的力度不够,相反,在招商过程中摩擦时有发生,整体的招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4、资金投入不足,可供扩区的土地比较缺乏
    目前,一些开发区开发已近饱和,受农保地、土地开发指标等限制,可供扩区的工业用地已严重不足,尤其成片、可供大项目落地的熟地非常紧缺,成为我市开发区发展的“瓶颈”。园区开发资金投入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资本运作,投资能力不足,滚动开发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二、发展机遇与支撑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宁德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大战略转折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艰难的阵痛转折期,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
    1、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市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都将发生重要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型,这一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兼具。机遇方面,我们将面临三大机遇:第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国际金融风暴促使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程提速;第二,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尤其是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必将促进台湾资金、实体加快向海西经济区的转移,促进包括环三都澳区域在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崛起;第三,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建设蓄势待发。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实施一年多来,各项建设进一步加快,核电、中海油、风电、锂电池、镍合金等重大项目相继动工,一批交通基础设施也正在紧张施工中。这些都将为开发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还必须应对三方面的挑战。首先,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未结束,全球经济在中长期内将面临中低速增长的过程。同时,国际贸易、国际能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将给我市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是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经济发展也存在不确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中央必将适时启动宏观调控,也将会影响一些重大项目在我市的布局、资金信贷规模等。最后,我市也面临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等挑战。“十二五”时期,促进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将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任务。我市产业总体技术层次还不高,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大,在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方面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2、支撑条件
    在新一轮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基地建设为主导的开发区发展中,我市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良好的支撑条件日益凸显:
    一是区位优越。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独具“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三都澳,位扼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中国沿海南北海岸线中心点,可直接通达全国及世界主要海上运输航线,具备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大港的美好前景。
    二是资源丰富。深水岸线和深度水域资源富集,其中三都澳水域规划可建3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处,其中20-50万吨级泊位61处,十分符合世界航运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趋势。拥有可造地的滩涂面积约50万亩,淡水资源总量达150亿立方米,已投产和在建的水电、火电、核电等总装机达1300万千瓦,风电、潮汐电、抽水蓄能发电正在规划布局,可为发展大型临海产业提供可靠的资源能源保障。 
    三是交通便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临港临城穿越,宁德经武夷山通往江西上饶的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通往浙江衢州进而连接武汉的高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通往浙江泰顺的高速公路、对台客货直航码头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宁德必将成为浙西南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
    四是政策优势。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必将促进包括我市在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崛起。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都提出要将环三都澳区域打造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新的经济增长极。宁德市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带动全市发展,支撑海峡西岸东北翼崛起。这些都为加快我市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西发展规划和环三都澳发展战略,立足宁德实际,统筹整体区域布局,高起点规划,整合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明确产业功能,优先发展临港重化和先进制造业,促进增量发展,加强开发区在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加快产业集聚、强化环境保护、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效应,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对外开放和开发的主阵地,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的承载地,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二)发展原则 
    1.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互动原则
力求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与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保持协调统一,实现开发区功能组织和产业布局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形态布局相协调,努力推进开发区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
    2.宏观与微观、中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原则
    根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要求和发展动态,结合全市开发区的现状基础、比较优势、在海西区发展中的地位与职能分工,在尊重现实发展基础上着眼未来发展需求,有序过渡,统筹全市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和实施策略。
    3.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原则
    从全市整体发展和环三都澳功能布局的战略高度,重点聚焦专业园区建设,优先扶持重点产业,突出产业、专业特色,力求局部跨越发展拉动全局,合理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争取整体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4.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开发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要充分注重提高有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保持城市生态功能和环境资源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若干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劲的重点开发区,争取建设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推进港口型大产业集群的构建,基本形成2-3个大产业基地、3-4个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和4-5个优势型特色产业;完善和提升全市开发区招商系统,保持开发区经济总量的超常规增长,利用外资、出口规模占全市的比重达到和超过7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和超过30%。
    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十二五”时期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规划期末

占全市比重(%)

年均增长(%)

属性

外企实际到资(亿美元)

 

≥70

≥20

预期

新增工商注册民营资金(亿元)

 

≥60

≥20

预期

工业增加值(亿元)

 

≥80

≥20

预期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30

≥27

预期

外贸自营出口(亿美元)

 

≥70

≥25

预期性

功能

优化

目标

沿海开发区

完善基础设施,拥有1-2个强势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综合投资环境。

 

 

预期性

山区开发区

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预期性

资源

集约

利用

目标

新增纯工业用地单位土地产出(亿元/km2)

50

 

 

约束性

新增项目投资强度(亿元/km2)

37.5

 

 

约束性

开发区企业主要产品单耗水平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约束性

产业

集聚

目标

集聚度(%)

70

 

 

预期性

产业基地(个)

2-3

 

 

预期性

特色产业(个)

2-3

 

 

预期性

产业集群(个)

2-3

 

 

预期性

 

总体要求

ISO14000

 

 

约束性

COD削减率(%)

≥9

 

 

约束性

NH3N削减率(%)

≥11

 

 

约束性

SO2削减率(%)

≥5

 

 

约束性

NOx削减率(%)

≥23

 

 

约束性

园区绿化覆盖率(%)

≥30

 

 

约束性

工业废气处理率(%)

100

 

 

约束性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95

 

 

约束性

工业废水处理率(%)

100

 

 

约束性

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

≥75

 

 

约束性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95

 

 

约束性

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70

 

 

约束性


    四、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开发区区域整合及产业布局 
    全市开发区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实施区域整合和合理分工,以定向发展为主,强化全市各开发区之间产业发展的有序合理分工和关联配套,突出发展钢铁、石化、船舶、能源、机械装备等战略先导型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优势产业,优化开发区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协同发展,以利于整体效益的提升。
    1、区域整合与组团发展 
    开发区是职能不尽相同而作用相同、互有联系的聚合体。因此,规划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互补、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的总体原则,将全市30多个大大小小的园区,整合为13个开发区,明确各自的主体功能、职能分工和产业发展导向。
    整合后的14个开发区,即东侨经济开发区新城区部分新设市管建制区,开发区北上涵盖蕉城区的漳湾、七都、金涵等部分区域组成的漳湾临港工业组团,撤销塔南工业集中区,争取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三都澳开发区南下合并管理飞鸾水产集中区、游艇产业园;海西宁德工业区加快建设步伐,待初具规模和时机成熟,再争取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由福安赛歧经济开发区、畲族经济开发区以及福安坂中、秦溪洋、溪北洋工业集中区共同组成;福鼎工业区扩大规模,涵盖双岳项目集中区、文渡项目集中区与龙安工业项目片区;古田工业区扩大规模,涵盖鹤塘石材加工集中区、黄田库区工业集中区。新建大甲工业集中区;周宁工业区扩大规模,涵盖虎岗工业集中区、李墩工业集中区、纯池有色金属加工区;寿宁工业区扩大规模,涵盖南阳工业园区、武曲工业集中区;屏南工业区扩大规模,在高速公路互通口新建工业集中区;设立霞浦工业区,由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霞浦福宁工业园区、盐田、牙城工业集中区共同组成;设立柘荣药业工业区,由柘荣富源工业集中区、砚山洋工业园、乍洋工业园、下村食品药业园共同组成;设立福安白马港经济开发区,由湾坞工贸集中区、白马船舶工业园共同组成。设立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选址在蕉城区漳湾镇,与东侨开发区邻近,规划用地10000亩,拟布点福建鞍钢(宁德)钢铁基地项目、台湾义联镍合金项目以及中科院科研基地项目等。
    2、整体规划与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开发区要根据整合和调整对现有的功能定位、职能分工、产业发展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配套等各个方面,按全市总体规划和各开发区的发展要求作适当调整,实施配套建设和产业发展导向。
    3、职能分工与定向发展 
    ⑴沿海八个开发区
    即东侨经济开发区、海西宁德工业区、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三都澳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福鼎工业园、福安白马港经济开发区和霞浦工业区,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高起点发展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促进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把环三都澳区域打造成海西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新型临港工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和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⑵山区五个开发区
    即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五个工业园区,以生态、环保、可循环的产业为主,重点拓展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生物制药、生物能源、机电设备组件和装配制造、多元化的食品加工业,适度引入玩具、服装服饰、旅游产品等轻工产品和新材料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轻工制造业和生态型工业园区。

表2  宁德市各省级开发区2011-2015年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用地面积

规划布局导向

职能分工

产业发展导向

东侨

经济

开发区

 

规划面积3.93km2

 

已建面积3.93km2

1、积极改制为建制区;

2、优先做好东侨工业园的扩区,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3、以大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有效促进开发区成为高效益、高回报的投资区域。

 

环三区域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核心引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三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宜居滨海新城的重要标志。

东侨工业区:着力发展钢铁冶金、机电装备、新能源动力、工程设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港口物流基地,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东侨新城区:建设商贸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居住生活区,形成城市商务政务中心、生产组织中心,发展高端商务旅游等。

三都澳经 济

开发区

 

三都澳经济开发区规划2km2

已建面积0.51km2

飞鸾加工区规划3.3km2已建面积0.14km2

1、整合飞鸾工业集中区、游艇产业园统一开发管理;

2、保护和控制三都岛周边岸线开发,为未来规模化开发预留空间;

3、三都岛长撬尾、礁飞线沿海及罗宁高速公路以东区域作为环三经济战略备用区,全市统筹开发。

环三都澳区域核心区,与宁德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对台货运直航的重要港口;未来环三区域重要的港口枢纽、现代物流区和滨海旅游功能湾。

城澳片区:以公用港区和专业性码头配套物流、船舶和海洋产业和游艇机电类产业为主导,有序拓展工程机械、电子电器和机电类组配件产业。飞鸾片区:以农水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发展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包装物料等配套产业。

 

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

拟规划用地10000亩,第一期5000亩

 

建设集工业、物流、仓储、商贸、保税为一体的综合投资区。

拟布点福建鞍钢(宁德)钢铁基地项目、台湾义联镍合金项目以及中科院科研基地项目等。

福安

经济

开发区

赛歧片规划5 km2 ,已建面积2.47 km2

湾坞片规划74 km2, 已建面积5.1 km2

下白石片规划0.67;畲族开发区规划面积13 km2,

已建面积

5.1 km2;

1、整合赛歧开发区、湾坞工贸集中区、白马船舶工业园、甘棠工业园、畲族开发区统一开发管理;

2、“十二五”重点开发赛歧、湾坞、下白石三个片区。

产业发展以先进机电装备制造业、船舶修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港口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力求成为环三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引领区,海西特色产业基地。

赛歧开发区:突出机电装备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甘棠集中区:以机电装备、有色金属、船舶工业配套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为主。畲族开发区:以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开发为重点。

海西

宁德

工业区

工业园区规划61.6km2

溪南组团规划6.12km2

台江组团规划8.99km2

沙江组团规划7.81km2

1、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2、加快填海造地项目的实施,为炼化一体化开辟产业用地;

3、启动1000万方原油储备项目及300万吨/年LNG接收站及综合利用项目;

4、逐步开展生活组团中的溪南与台江的建设。

环三区域的启动开发区,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新兴港口经济区。

以发展石油储备、LNG、石化产业、港口物流业为主;配套发展装备制造业、出口加工业。临港工业园区:大型能源、原材料工业项目启动重化港口区建设,逐步建成以大型炼化、海运、装备等为重点的沿海重化基地和新兴港口经济区;台江组团:建设工业区行政管理、生活居住、科研教育中心;溪南组团:综合配套居住、服务的第三产业新兴城镇;沙江组团:综合配套的旅游、休闲、文体区。

福鼎

工业

园区

星火园规划2 km2,,已建面积0.6km2;

双岳片规划

6.66 km2, ,已建面积1 km2;

贯岭片规划

1.19km2,,已建面积0.52 km2;龙安片规划5.33 km2,, 已建面积2.33 km2;文渡片规划4.94 km2,,已建面积2.07 km2;

1、整合龙安、文渡、秦屿、双岳、贯岭五个园区,

 2、引进长三角地区技术档次高、市场前景好、环保节能型产业;引导船舶、生物医药、轻纺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拓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3、推进星火工业园老工业的“腾笼换鸟”,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

环三都澳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星火园区:努力“腾笼换鸟”,发展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双岳、贯岭项目区:产业发展以化油器精密化、环保型、节能型为主导,做精做强化油器产业,拓展性能先进、环保节能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总成生产;龙安工业区:以船舶修造、机电装备制造、汽配制造为主,突出先进制造业。文渡项目区:引进先进技术改造PU合成革产业和工艺设备,发展超细纤维等高档产品。秦屿集中区:以水产品深加工、眼镜、光学仪器、纸业等轻工业为主。

古田

工业

园区

古田工业园规划2.3km2已建1.3km2;鹤塘石材加工区规划1.5km2,已建1.5km2;黄田库区集中区规划1.23km2

已建面积0.7km2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园区莲桥桥头至福利院约1.69 km2地区的产业招商和开发。

全市食用菌深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海西、环三大工业协作配套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田工业园区的一区、二区和三区: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依托稳定的原料基地前提下做大做精做强食用菌深加工产业以及引进高新技术,发展以食用菌为原料的生物医药产业;四区、黄田库区集中区主要引进与海西、环三大工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鹤塘石材加工区实施石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环保型建设。

寿宁

工业

园区

南阳园区规划3.3km2,已建1.7km2;武曲规划3km2,已建2.4km2

重点建设完善南阳、武曲和三祥工业集中区,打造农产品深加工、新型材料、电机电器配件等综合基地。

全市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阳工业园区:以农产品深加

工为主;武曲工业集中区:以电机电器配件为主;三祥工业园以扩大氧化锆、稳定锆等工业新材料生产规模为主。

屏南

工业

园区

 

规划面积1.6km2

 

已建面积1.04km2

 

在进一步充实完善老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际头、溪角洋工业小区。

全市竹木加工产业和生态能源的主要集聚区;全市化工循环利用的重要基地。

溪坪小区:以化工产业为主导,向氯酸盐化工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延伸,拓展化工循环利用;际头、溪角洋小区:主要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新能源、林产化工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

周宁

工业

园区

龙潭区规划0.27km2,已建0.16km2;虎岗区规划1km,已建0.13km2;李墩区规1.33km2已建0.33km2

纯池区规划1.33km2,已建0.43km2

在进一步做好龙潭小区改造提升、虎岗集中区后期开发的基础上,发

展重心向李墩集中区、纯池有色金属加工区转移,建设以化工装备制造、轻工为主的李墩新区以及有色金属循环型纯池新兴园区。

全市金属机械铸造产业基地和循环型经济的新兴发展区。

龙潭小区、虎岗集中区:以机械铸造产业为主导,打造高技术精密铸造产业基地;李墩集中区:以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化工、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等产业;纯池新区:以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为先导,带动以科技为导向的有色金属制品的上下游产业发展。

柘荣

工业

园区

富源集中区规划3.33 km2

已建0.18km2

砚山洋园规划1.33 km2

乍洋工业园规划1km2

下村食药园规划1.33km2

1、整合富源、砚山洋、乍洋、下村四个园区,申报省级开发区;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建设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全市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特色农产品

深加工产业基地的重要基地。

富源工业集中区:打造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砚山洋、乍洋、下村工业园以药业上下游配套产业为主。

霞浦

工业

园区

福宁工业园规划6.7 km2,已建0.41km2

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规划6.7 km2,已建1km2;盐田区规划0.3 km2

已建0.3km2

牙城区规划1.2 km2

已建0.73km2

1、整合福宁、盐田、牙城、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申报省级开发区; 2、建设以吉阳太阳能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3、建设PU革、有色金属循环型、环保型新兴园区。

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对台农水产品加工贸易中心、环三区域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

福宁工业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以对台农水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盐田工业集中区:以高档合成革制造为主,提高环保、低碳发展层次;牙城工业集中区:引进长三角地区环保生态产业。

福 安

白马港经 济

开发区

规划22 km2

已建5.33 km2

1、建设以大唐火电为龙头的煤炭物流、煤化工的能源产业园区;

2、建设以鑫茂冷轧硅钢、鼎信镍合金、鑫久铝合金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3、建设以丛贸船厂、新远船厂、同济船厂为龙头的船舶产业集群;

4、建设新材料、新能源、船舶产业物流基地。

产业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船舶修造业、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力求成为环三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引领区,海西特色产业基地。

湾坞工贸集中区:优先抓好有色金属加工业基地开发和能源、机电装备、有色金属、船舶配件物流基地建设。白马船舶工业园:以船舶修造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涉船产业链。


   (二)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开发区产业的发展要切实加快战略先导性先进制造业的培育,着力引入和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价值企业”,重点打造产业集群和强势产业;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物流、旅游、商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
    1、优先发展战略先导型先进制造业,打造开发区强势产业高地
根据“环三发展规划”提出的临海重化“三片区”的布局规划,实施适度错位和竞争发展的双重战略,集中全市优势资源,优先发展漳湾临港工业组团片区(东侨经济开发区)的钢铁冶金、新能源、新材料、机电装备、生物制品、现代物流等;溪南临港工业组团片区(海西宁德工业区)的油气储备、石油化工、海洋机械制造等;以及赛江临港工业组团片区(福安经济开发区)的机电装备、船舶修造、有色金属等战略先导型先进制造业,打造强势产业和强势开发区,力求局部跨越式发展拉动全局,合理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达到整体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钢铁冶金制造业。重点是抓住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若干意见》和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带来的机遇,千方百计引进鞍钢集团与台湾钢铁业巨头合作在漳湾钢铁基地布点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基地项目、镍合金项目,发展高附加值的特殊用钢、关键金属材料、冷轧薄板、涂镀层板、专用宽厚板等优质产品及其系列深加工项目,形成国内重要精品管板材生产基地,打造环三钢铁冶金强势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加快中海油溪南半岛大型油品储备基地建设,实施约2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地项目,为炼化一体化开辟产业用地;先期启动1000万方商业原油储备项目及300万吨/年LNG接收站及综合利用项目、油品专用码头等项目建设,择机发展油气深加工产业,打造环三石油化工强势产业。
    船舶修造业。立足赛江、沙埕湾沿岸船舶修造业基础,加快外引内联,走大型化、专业化、集团化修造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发展中高档游艇及大型特种专业运输船舶,大力拓展船用电机、船舶甲板机械、船舶舾装件等船舶配套产业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扩大船舶产业链,力争布局建设20-30万吨级大型修造船项目,建设东南沿海重要船舶工业基地。
    机电装备制造业。依托电机电器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发展的要求,引导机电装备工业向赛江开发区和东侨工业集中区等延伸,推动机电类主导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上游产品配套能力。重点发展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器机械等竞争力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形成以机械加工、金属深加工和机动车专用设备及配套件为主的装备产业体系,建设环三都澳区域新兴特色装备制造业。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各开发区已经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适量发展非主导方向的产业和项目仍将不可避免。为保障开发区整体的产业环境和发展特色,首先要把握好产业发展导向,选择对所在区域劳动力就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好支持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其次,要设置规模、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导入底线,合理控制引入企业的产业属性和质量;第三,对一般性产业发展的总量应适度控制,在开发区的占地比例不宜过高。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水平
    依托东侨经济开发区新能源锂离子汽车电池项目、安发生物制品项目、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和微软IT产业项目,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品、环保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高性能新型能源材料,积极发展金属、非金属材料产业,深度开发特种材料、复合材料、环保建筑及装饰材料等。鼓励引进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开发、新型元器件、数字化消费类产品和网络安全产品。依托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生物工程、生物制品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水处理配套设备、再生资源利用成套设备等环保产业。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
    “十二五”期间,临港临海开发区要依托环三都澳深水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形成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东侨开发区要充分利用漳湾良好的公(路)铁(路)水(航运)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条件,加快推进漳屿综合性大型物流园区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发展海运、仓储、配送、保税、商贸、加工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建成以漳湾为重点的环三都澳区域物流中心。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重点建设油气接卸、仓储、保税物流;福安经济开发区湾坞、下白石园区,重点建设船舶、电机物流配送中心、煤炭接卸集散中心,培育若干个具有较强集散能力和服务功能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同时,各开发区要与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结合,拓展高层次专业中介、信息咨询、现代物流、创意设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开发区生产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综合投资环境与招商引资机制建设 
    1、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提升综合投资环境质量 
    ⑴加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十二五”期间,各开发区要继续加大水、电、路、通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污水、废弃物处理等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园区绿化、美化,为开发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⑵完善开发区公共服务体系
要制定开发区项目审批、企业服务的有关政策,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周到、优质高效的社会化公共服务。
    ⑶实施人才、技术引进战略
    一是转变观念,聘请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咨询团”,将“引人”为主转变为“借脑”、“引智”为主的柔性引进人才战略;二是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实施人才资源共享;三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连姻,引进科研成果,柔性引进人才,为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⑷构建优美、和谐的人文环境
    要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绿水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交融的独特优势,塑造文明、和谐和优美的城市形象,动员全民建设一个文明礼让、热情好客和诚实守信的人文群体,形成顺畅舒心、宾至如归和易于融入的人文环境。
    2、加强招商引资机制建设,强化定向和定位招商 
    招商引资机制要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量身打造。一是从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要从开发区和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做强大产业和培育产业集群的高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编制招商项目,实现以定向招商为主,从宽泛的项目招商为主向产业培育和定向发展招商为主的转变。二是从被动的搜寻式招商为主向积极主动的定向招商为主转变。根据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商需求,切实加强对该产业的发展动态、市场主导力量、产业转移趋势和特征、现实和潜在转移者和投资者的研究,积极捕捉信息和机会,锁定招商目标群,开展积极主动的目标招商。三是从自主招商为主向统分结合转变。即:一般性制造业和辅助性项目招商仍以各开发区自主招商为主,以充分发挥各开发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于 “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则应以市政府组织各开发区集中招商为主,各开发区的定向自主招商为辅,增加招商谈判中的实力地位、谈判能力、谈判决断权限,以提高招商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通过集中招商和合理布局,合理调控全市各组团片区、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培育强势产业集群,形成各组团片区、开发区特色。 

    (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1、建设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十二五”期间,各开发区要认真制订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要以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为重点,分年度按期全面完成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和提升开发区环保基础功能,提高各类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提高集中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对于开发区内管网不完善、雨污水分流不彻底、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的片区和地块,不得引进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和项目。
    2、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一方面要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单位土地和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总量;另一方面,鼓励发展关联配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争取环境和产业的“双赢”发展。
    3、制定环境准入门槛,限制高污染项目 
     各开发区的生态环境敏感度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较大差异性,要针对各自的环境特征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制定必要的企业和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污染、难治理企业和项目的立项和落户,尤其是对于重污染行业的项目和企业,要对其生产工艺、设备的先进性,以及潜在的污染物属性、排放量和污染影响度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切实把好招商引资关。对现有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关闭。
    4、园区环境质量指标必须达到所在功能区的要求  
    ⑴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⑵园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
    ⑶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
    ⑷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95%;
    ⑸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⑹园区绿化达标率≥30%。
    五、政策与措施 
    (一)扶持开发区发展的有关政策
    1、财税政策。一是要继续加强财政投入;二是允许若干年限内开发区内企业上缴地方财税的部分留存开发区滚动发展;三是鼓励开发区适当负债建设,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约束下,积极探索资本市场、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辟多元化开发资金来源。
    2、信贷政策。一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向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二是允许开发区以区域内土地、基础设施作为融资担保物;三是鼓励开发区设立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3、用地、用海政策。一是鼓励开发区抓紧抓实扩区扩容的规划编制和申报,力求尽早获得审批通过,以获得必要的合法发展空间;二是积极理清开发区内现有用地、用海状况,努力剔除非产业用地、用海占用空间,争取开发区产业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三是集中有限的用地、用海指标向重点开发区倾斜。四是切实做好开发区土地规划,为引进大项目做好用地上的准备。
    (二)主要措施
    ⑴加强综合协调,强化规划导向作用
    各开发区必须在全市开发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的详细规划,尤其要做好专业园区规划,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功能定位。要严格按照开发区规划指导和审核落户项目,杜绝随意更改规划,对不符合规划、对环境影响大、对资源消耗大的项目要严格把关,防止为了完成招商指标而盲目引进没有生命力、不能持续发展的项目。
    ⑵着眼环三区域发展,积极参与海西战略分工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海西战略分工,成为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推进对台和长三角经贸合作的重要前沿平台,成为环三都澳区域实现全面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我市开发区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
    ⑶处理好开发区与工业园区的发展关系
    全市为数众多的工业园区是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合理定位开发区与园区之间的产业分工,适度有序错位发展;鼓励和支持开发区与周边的园区组合发展,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园区配套发展,构建开发区与周边园区联动发展体系。
    ⑷强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打造开发区的强势产业
    重大项目和强势产业是打造强势开发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主要抓手和依托。要鼓励和支持全市各开发区切实抓好“十二五”时期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和重大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论证、实施和推进工作,确保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⑸加快区港联动建设
按照交通路网规划和《宁德港总体规划》,开展开发区与港口联动试点工作,加快各临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优先组织建设港口与各开发区之间的货物疏运快速通道,修建或预留港区与高速公路互通、铁路场站及机场的快速通道,推进港口与铁路、公路联合建设、经营的运作模式;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保税港区,促进开发区、物流园区与保税港区的有效衔接。
    ⑹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提升综合竞争力 
    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创新开发区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除了做好经营土地这篇文章外,凡是能用市场手段建设的工程都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议定期召开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工作会议。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状中要增加对开发区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以此作为市委、市政府推进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工作、协调解决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抓手。
    ⑺组织好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 
    要在全市总体规划和隶属区域“十二五”规划指导下,抓紧修订各开发区建设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切实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保障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发现重大问题或重大变化,应及时调整各开发区规划方案,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以适应形势变化和有序协调整体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